中国国庆即将到来,网易最近大肆评选中国60年来最具代表的
新闻,
电影,
音乐,
体育,
品牌,
科技,
交通,
女人 。《潇洒走一回》就入选中国制造60大,作为1991年最具代表的音乐作品。
入选原因:半文半白歌词所呈现的一种朴素人生哲理,以及通俗流畅的旋律,让其成为当年金曲。而歌曲与当时经济大潮下的民众思维契合,更逐渐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和流行语。
《潇洒走一回》:重商时代的战歌1991年,已经红遍两岸三地的女歌手叶倩文推出了国语专辑《潇洒走一回》,其中的专辑同名主打曲,很快就因为半文半白歌词所呈现的一种朴素人生哲理,以及通俗流畅的旋律,成为传遍街头巷尾的流行金曲。而折射一种人生态度的歌名,更因为与当时经济大潮下的民众思维契合,逐渐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和流行语。
叶倩文,绰号莎莉,出生于台北,幼时曾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于1980年返回台湾成为歌手。1984年起,叶倩文开始将演艺事业转向香港,同年凭借着《零时十分》走红,并渐渐成为继梅艳芳之后,又一位香港流行乐坛的当家天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两岸三地一体化的流行音乐市场初步确立,赶上时代潮流的叶倩文,也因此成为这股一体化浪潮的幸运儿。在她所属的香港“华纳唱片”与台湾“飞碟唱片”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后,叶倩文很快就因为台港两地精英人的双向介入,而使她的音乐事业迅速向香港以外更为宽阔的国语市场拓展。其中最具代表的,除了为张艺谋执导的《古今大战秦俑情》配唱主题曲《焚心以火》国语版之外,就是1991年流行的这首《潇洒走一回》。后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叶倩文的另一个代名词。
《潇洒走一回》这首歌曲,由当时“飞碟唱片”当家的作曲人陈大力和陈秀男合作作曲,同样为“飞碟唱片”当家词人的陈乐融及王蕙玲共同填词。作品虽然是一首节奏偏快的作品,却在现代化的韵律中,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元素,从而有了一种极其古装剧的效果,在当时流行乐坛一片西洋化的环境下,也以民族的亲和力,吸引了无数人们的视线。而这种复古的音乐模式,也在两年后由台湾音乐人黄安,以一首《新鸳鸯蝴蝶梦》的歌曲,一种叫做“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渐渐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一种主流风格,并直接影响到了后来周杰伦创造的“中国风”风潮。
《潇洒走一回》的歌词虽然写得主要是情,但却从一个情字,引伸出一种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在潜意识里,“潇洒走一回”其实也等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能捞多少是多少”这些词句的意思,都是在中国人在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传统熏染下,所慢慢形成的一种民族共同和共通的人生态度与哲理。
而让《潇洒走一回》能够在九十年代初潇洒得起来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时代重商轻文、重利轻义的时代氛围,很好的为这首歌曲提供了一种文化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除了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继续保持着世界前列的经济繁荣外,中国大陆地区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指引下,经过前十年的铺垫而渐入佳境,尤其是商业领域的蓬勃发展,更是最大限度带动了中国大陆地区的繁荣景象。但是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因为相应的政策甚至文化的没有跟上,导致了市场经济因为过度追求纯粹的商业化,而使得整个社会显得非常浮躁,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地开始滋长和蔓延。《潇洒走一回》一定程度上,正是成为许多只追求利益、不计较人文的商人,在那个时代的一种哲学护身符。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商业风潮中,不计后果、只看眼前的一种时代特征的如实反映。
而通过那个《潇洒走一回》的时代,也让我们更加看清了,人生除了眼前的潇洒之外,更需要一种对未来潇洒的考虑,只有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让人生真正可持续的不断潇洒下去。
陈乐融: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诠释“潇洒走一回” 陈乐融,作家、作词家、编剧、银河网路电台主持人、鸥业新媒体公司首席创意长、电视“超级偶像”评审、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理事、中华音乐著作权协会(M.U.S.T)董事、瑜伽师。《潇洒走一回》的作词人。
网易娱乐:你创作《潇洒走一回》这首歌时,想表达的初衷是什么?讲的是不是一种对爱情的看法? 陈乐融:这首歌当初是搭配一出电视剧《京城四少》所写的,所以一开始就是以这出戏,完整去表达在那个时代,人物的爱恨情仇。
我自己在创作中比较爱著墨在人性跟人生上,虽然每出戏都有感情戏,但是因为《京城四少》里面有青楼、江湖与官场,所以它是含括了非常多的人生面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的态度,而我就是总结出“潇洒走一回”的人生态度。
网易娱乐: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受到内地歌迷的广泛传唱。当时这首张国粤语的同名专辑《潇洒走一回》是一开始就打算攻占内地市场的吗?
陈乐融:其实在当时我写任何一首歌时,最初的目的都只是想顾好台湾市场就好,尤其当时有许多香港歌手都来台跟唱片公司合作发行国语专辑,其实他们就是希望能在国语市场里都能有一首代表作,至於内地朋友怎样去领略这首歌,我一开始是没特别去预设的,但是很高兴能获得那么大的回响。
网易娱乐:1992年你凭借《潇洒走一回》获金鼎奖最佳作词人奖。是否可以说这首歌对于你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陈乐融:最大的意义当然就是它是我最知名的词作之一,它也表达了某一种很多人渴望的人生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要活过的那么苦闷、委屈,每个人都希望可以申张自己的意志,或自我实现,达到心里上比较好的质地。每个人都希望不要枉走这一遭,那到底要怎么走呢?怎么走这一趟人生路,我觉得后来“潇洒走一回”这五个字可以变成很多人能朗朗上口的一句话术,或者座右铭,我个人则是觉得很荣幸。
网易娱乐:这首歌在后来的流传中,意义发生了一些转变。在90年代初期,内地很流行的一个词叫做“下海”,也就是不管原来的工作,自己跑去做生意。而《潇洒走一回》就是成了这个“下海”的口号,“我拿青春赌明天”也成为了一种社会上的流行思潮。你之前知道吗?你对自己的歌曲被“挪用”的这件事怎么看?
陈乐融:其实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内地过去曾从吃大锅饭的工作环境,到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出路去负责、去奋斗,所以有很多人“下岗”、很多人“下海”。一开始“下海”做个体户还有点贬低的意味,可是越来越多人被吸引了,去创造他新的人生轨迹,跟生产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正面。我自己是觉得说,虽然我不知道这首歌曾经给人别人一些间接可能抛下旧有体制与工作的动力,我觉得一首歌当它是一个文本,当它已经释放出去,就像一幅画、一个电影一样,任何人都有权利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中去诠释、运用这首歌。
网易娱乐:当时这首歌在内地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他表达了一种“享乐主义”的思想,“我用青春赌明天”这一种及时行乐的想法。你在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是否带著人生观?你自己是怎么看待享乐主义的?
陈乐融:就像我说的,这首歌当初是为电视剧所写的,戏里有青楼、酒馆、江湖恩怨与政坛恩怨。事实上它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小社会,因为社会里每个人都是过尽千帆,一艘船载著“名”,一艘船载著“利”,其实大家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短处,大家互相短兵相接,所以我其实很想用一首歌概括去写整个红尘众生的百态。“我拿青春赌明天”这句话,其实也是看听的人心情,我觉得不管是学生也好、工人也好、或是企业家也好,其实他都是拿青春来支付著他的明天。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试图去做一些投资,只是你不知道投资报酬率是多少。所以对我自己来讲,写这首歌未必是在表达我自己个人的人生观,也不是一定鼓吹你一定要去冒险犯难。我觉得每个人能承受的赌本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会做出的投资跟投机也是不一样的。
网易娱乐:后来,“潇洒走一回”还成为了社会的流行语,用于各种场合,形容走走过场、不在乎结果的事情。你自己有没有见到类似的?比如“中国男子足球队世界杯‘潇洒走一回’”?
陈乐融:这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大家只听这五个字,好像什么事就算了,我也常听到,特别是在台湾有个用法,就是他已经到了晚年,人生快结束了,他不知道要拿啥去赌博,他反而是那这五字拿来做“勘慰老怀”的一个选择,就像我这一生终就“潇洒走一回”了,也许他一辈子都是当一个公务人员,或者是老师,或者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是他心里还是觉得,他很多事情无愧於心,他就觉得他已经潇洒自在了,我觉得如果只看这五个字,这是一个slogan,每个人真的都找到些不同角度去观赏它。
在结束了对陈乐融的采访后,时隔几日,热心的他又给我们发来邮件。他是这样说的:
我忽然想到当天有一个问题,我希望你可以转告你们内地的编辑同事,怕没直接回答清楚。
就是“我下笔时完全没有”享乐主义“的倾向,我本人也不是那种人”。当天的表达是强调作品离手之后,我接受大家不同的解释与各自的援引,但我个人是无意鼓吹“享乐主义”的。
(采访:网易娱乐台湾报道组 蔡世伟) (网易娱乐专稿 )